2012-05-02 11:32?來源 光明網
最慘痛的火山噴發災難之五:坦博拉斯火山大爆發
海拔高達2850米的坦博拉斯火山,是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上的一座活躍的復式火山。1815年,坦博拉斯火山發生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7級火山噴發,釋放出超過1000億立方米的物質,大量的火山灰落在了遠達婆羅洲、蘇拉威西島、爪哇島和馬路古群島的區域。至少有71000人死亡,其中有11000—12000人是直接死于火山噴發(大部分學者估計有92000人死亡,但也有人指出,這一數字是一個過高的估計)。
1851年4月中旬,隨著1400公里外都可以聽見的巨大的爆炸聲響,火山灰瀑布般傾瀉到松巴哇島以及龍日、巴廈、馬都拉和爪哇等其他島嶼。無數沙土及火山灰拋向方圓500公里的天空,整個天空被黑色籠罩著,漆黑一片,黑暗使得與法國領土同樣大小的這塊土地上的幾百萬人陷入恐慌。
在火山口40公里外的地方,火山灰足有13米厚。距坦博拉斯3公里處地區的住宅及其他建筑,被厚厚的火山灰壓垮。距坦博拉斯750公里處的婆羅島上落下的火山灰,當地人將這稱為“火山灰災年”。而火山附近的國家別加特、桑加爾、捷姆博羅及棟普和比馬的大部分地區的火山灰有一公尺厚。
坦博拉斯火山拋向大氣的火山灰影響了北美洲和歐洲的氣候,造成全球氣候異常:倫敦的氣溫比常年下降了2—3度,愛爾蘭和威爾土都發生了饑荒,北美洲那一年農作物歉收,家畜死亡,亦導致了19世紀最嚴重的饑荒。因而1815年被稱為“沒有夏日的年份”,而所有這一切都歸咎于幾千公里外的坦博拉斯火山。
原來構成這座火山的幾十億立方米的巖石,變成了碎石、赤熱的沙土和灰燼,火山高度由原來的4000公尺降低為2500公尺左右,同時,150立方公里(根據保守估計)山巖的移動,導致了一個直徑為7000公尺,深度近700公尺的巨大火山口的形成,這個大土坑中可以順順當當地放進不止一個埃菲爾鐵塔。正如著名的比利時火山專家哈倫?塔齊耶夫在《面對魔鬼》一書中所形容的那樣:“假如如此大量的火山灰和石塊噴射在巴黎,那巴黎將會聳起高達1000多公尺的墳丘。”
坦博拉斯噴發散發出來的能量,相當于20萬個原子彈爆炸的能量,使得這塊曾經繁榮的地方變成了一片荒原。在此次噴發中死去了92000人,整個地區僅有29人幸免于難。火山噴發后,接踵而來的是比馬灣的海嘯和饑荒無數樓房被摧毀,大樹被連根拔起,錨地里的大商船被拋到島上很遠的地方;松巴哇島上餓死萬人,巴厘島也有近5000人死于饑荒。
總之,震驚整個印度尼西亞群島甚至整個世界的坦博拉斯斯火山噴發,是歷史上近幾千年來危險性最大、最具破壞力的災難之一。被這次火山噴發掩埋在厚達3米的火山灰沉積物之下的文化遺產,于2004年在一次考古發掘中被發現。
最慘痛的火山噴發災難之六:菲律賓的皮納圖博火山大爆發
地處菲律賓呂宋島三描禮士、打拉和邦板牙三省的交界處,海拔1436米的皮納圖博火山,巖層主要由安山巖和英安巖構成,是一座層狀活火山。
經過600多年的沉寂,皮納圖博火山在1991年6月9日突然猛烈噴發,這次火山噴發的指數為6,與上一次已知的爆發相距450至500年(火山爆發指數為5),與上一次達到火山噴發指數6的爆發則相距500至1000年?;鹕絿姲l的強度是1980年圣海倫火山的10倍,僅次于1912年阿拉斯加州卡特邁火山噴發,因此,被火山學家評為20世紀地球上第二大火山噴發。
1991年6月15日發生的皮納圖博火山大爆發,持續時間為兩年之久,拋出的火山碎屑物總體積超過5立方千米,沿山坡滾滾而下的火山碎屑流,填滿了附近的深谷,最厚達200米。到1996年,這些火山堆積物的溫度還有500C°;同時,原來的火山錐因爆炸崩塌,高度降低了約300米,形成直徑為公里的新火山口;皮納圖博火山噴發出大量的火山灰,覆蓋方圓近4000平方公里的區域,火山灰厚度達5厘米,不但農作物慘遭掩埋,而且房頂也披上了一層厚厚的塵衣,甚至離火山約40千米遠的蘇比克海軍基地也因火山灰的降落受到嚴重破壞,如若是下雨天氣,則會形成火山泥流。另外,火山爆發噴出的2000萬噸二氧化硫,加之大氣中遮天蔽日的火山灰塵埃,使得全球氣溫降低了一攝氏度,并且數月后,二氧化硫大量注入平流層的氣溶膠,形成了一層硫酸霧,臭氧層損耗亦短暫大幅增加。
鑒于在6月15日前,菲律賓火山地震研究所和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火山學家所做出的比較準確的預測,6月10日起,先后約有25萬人從火山旁邊及附近的低地撤走,附近機場上的飛機也撤離了,這樣至少避免了五千人死亡和兩億五千萬美元的財產損失。由于預防措施得當,皮納圖博火山噴發僅造成了800人死亡。盡管這并不是人類歷史上傷亡最重的火山爆發,但是此次火山爆發導致10萬人無家可歸,有100萬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造成5億美元的財產損失,其災難性后果也是罕見的?! ”疚摹啊眮碓矗篽ttp://www.desachemical.com/keji/dili/43235.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
編輯: 瀲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