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0-29 23:43?出處 綜合
中國2020年GDP預計突破100萬億元:2020年10月29日,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對外發布,預計二〇二〇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一百萬億元。
全會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其中提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這一表述引起全社會高度關注。
未來15年要保持4%-5.5%的經濟增速
全會提出,到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作出這一重要表述的意義是什么?
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已達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實現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遠景目標,當前我們已具備良好的開局和基礎。
剛剛公布的中國經濟三季報顯示,今年三季度,我國GDP為26617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9%;前三季度,我國GDP為722786億元,同比增長0.7%。中國就此成為當前世界上唯一一個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此次發布的公報也提及:“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階,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結構持續優化,預計二〇二〇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一百萬億元。”
記者注意到,盡管今年國際形勢嚴峻復雜,但中國經濟還能實現逆勢增長,在2018年GDP總量突破90萬億元后,僅僅過去兩年就預計可以實現突破100萬億元,這無疑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除了經濟總量穩步增長,我國在不少經濟社會發展分項指標上表現優異:早在2017年,我國的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就已達到2.13%,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來自國家能源局的數據則指出,預計2020年全國人均用電量達5000千瓦時左右,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當然,比起中等發達國家,我國仍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急需努力追趕。
顏色對記者指出,在未來15年內實現4%-5.5%的經濟增速是不容易的。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我們在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上下功夫。全要素生產率如果能夠持續保持在2%以上,當前設定的人均GDP增長目標就可以實現。
具體來看,首先,提高科技實力和創新水平,實現創新驅動增長,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一個重要途徑;其次,持續地“向改革要效率”也是實現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關鍵,其中可以發力的方向包括市場建設、生產要素的市場化改革等方面。
要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除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目標外,公報還就2035年的中國發展設定了一系列多元化目標。
記者注意到,全會提出,要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趙錫軍也對記者指出,在中國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同時,未來的15年內,經濟社會要得到全方位的發展,人口、教育、人均壽命、醫療水平等指標也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相應水平。
此外,綠色發展的重要性也再一次得到強調:公報明確提出,要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本文“”來源:http://www.desachemical.com/news/jingji/74619.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