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16 14:50?出處 溫州視線綜合
美國和阿富汗恩怨20年:2001年9月11日,美國紐約世貿中心和華盛頓五角大樓先后遭遇恐怖襲擊,美國以“反恐”為名發動了阿富汗戰爭,這場戰爭持續了20年。
2021年8月15日,塔利班攻占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阿富汗總統逃離,塔利班軍事接管阿富汗政權,美國發動的阿富汗戰爭以這樣的結局結束了,還沒等到拜登計劃的8月31日之前完成全部撤軍,就已經提早結束了美國和阿富汗20年的恩怨。
在這場持續20年的阿富汗戰爭中,美國有80萬士兵參戰,近2300名士兵死亡,超過20000人在戰爭中受傷,總投入超過2萬億美元。
隨著塔利班奪取阿富汗政權,美國和歐盟北約戰士的鮮血白流了,數萬億美元也打水漂了,阿富汗政權落入塔利班手中這一刻開始,歐洲各國紛紛撤離喀布爾,就好像一群烏合之眾,在山大王逃跑以后,眾嘍羅樹倒猢猻散。
阿富汗沖突20年重要節點梳理
2001年9月11日:“9·11”恐怖襲擊事件震驚世界。阿富汗塔利班被指控為這一重大恐怖襲擊事件的幕后主使——本·拉登以及其“基地組織”提供庇護,美國決定對阿富汗發動“反恐戰爭”。阿富汗戰爭就此打響。
2001年10月7日: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正式宣布發動阿富汗戰爭。當天,以美國為首的聯軍開始空襲塔利班軍事基地,英軍協助美軍作戰,另外法國、德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其他國家提供了后勤支持。第一波美軍地面部隊在12天后抵達阿富汗戰場。
2001年10月—11月:美國領導的聯軍地面部隊聯合阿富汗當地民兵組織“北方聯盟”等反塔利班力量一同進攻塔利班。
2001年11月12日;塔利班官員及其部隊從首都喀布爾逃離,喀布爾被攻陷。
2001年11月14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378號決議,表示聯合國應當在阿富汗人民緊急建立新的過渡政府中發揮中心作用。
2001年12月5日:波恩協議簽署,開啟了阿富汗政治重建進程。
2001年12月9日:塔利班在最后一個據點坎大哈宣布投降,宣告其政權的正式終結。塔利班殘余勢力和躲藏在阿富汗的基地組織人員繼續和美軍、阿富汗反塔利班民兵組織交戰,美軍試圖抓捕本·拉登。
2001年12月22日:阿富汗臨時政府成立,卡爾扎伊任臨時政府主席。此后,仍有一萬多名美軍駐扎阿富汗,而塔利班殘余勢力在山區和邊境地區重新集結,繼續同美軍和阿富汗政府軍進行游擊戰。
2003年3月:美國發起伊拉克戰爭,作戰資源轉移,在阿富汗境內留存8000名美軍。
2003年5月1日:美國時任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宣布結束在阿富汗境內的主要作戰行動。之后,塔利班重建了自己的作戰力量,開始爭奪此前失去的領地。
2004年10月9日:哈米德·卡爾扎伊(Hamid Karzai)成為阿富汗首位民選總統。他隨后擔任總統十年。
2006年7月:塔利班復興,與阿富汗政府軍在南部爆發了激烈戰斗。
2006年11月:北約聯盟在阿富汗問題上出現分歧。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批評北約盟國沒有派遣更多軍隊前往阿富汗,同時,時任北約秘書長夏侯雅伯宣布在2008年幫助阿富汗政府軍控制住安全局勢的目標。
2009年3月27日:時任美國奧巴馬正式對外宣布“針對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全面新戰略”,這是一種“增兵以撤兵”的策略,試圖通過增加軍事和民事投入為盡快結束阿富汗戰爭創造條件。到2010年,駐阿富汗美軍人數曾一度超過10萬。
2011年5月1日:美國海豹突擊隊在巴基斯坦擊斃了本·拉登。
2011年6月: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將分三階段讓美軍在2014年之前全部撤離。但奧巴馬的“增兵以撤兵”策略并未奏效,美國的軍事手段并沒能有效控制阿富汗內部塔利班和政府軍的沖突。
2017年8月21日: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在仔細研究阿富汗問題后,認為美軍從阿富汗匆忙撤軍會造成權力真空,美軍必須“為勝利而戰”,同時增兵3500人。此前,他曾表示要從阿富汗全面撤離美軍。
2018年:BBC的一項調查顯示,盡管美軍和北約盟軍控制著阿富汗的主要城市和戰略要道,但塔利班仍活躍在阿富汗近70%的領土上。
2018年10月:美國政府正式開啟與塔利班的和平談判進程。
2020年2月29日:美國與阿富汗塔利班在卡塔爾首都多哈正式簽署了旨在結束阿富汗戰爭的和平協議。這項協議里,美國政府承諾在14個月內,也就是2021年5月1日前全部撤出駐阿富汗的外國軍隊,塔利班則承諾不再讓阿富汗成為恐怖分子的庇護所。但這場正式的和平談判并沒有阿富汗政府的參與,和平協議中要求阿富汗政府與塔利班交換被關押戰俘的條款也引發雙方的分歧,和談進程陷入停滯。
2020年3月3日:和平協議簽署三天后,駐阿富汗美軍和塔利班之間再次爆發戰斗,美軍對塔利班一處軍事目標開展空襲,以報復其在協議簽署后頻繁襲擊在阿安全部隊。
2020年3月26日:塔利班發出警告,稱如果美方沒有在約定時間內完成撤軍,將會為未來的持續暴力負責。但此后,美軍全部撤離的計劃也再度逾期,美國政府并沒有實現在2021年5月1日的最后期限前全部撤軍。
2021年4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將于今年9月11日,也就是“9·11”恐怖襲擊20周年紀念日之前,從阿富汗撤出全部美軍。
2021年5月:美軍及北約聯軍開始撤離阿富汗,塔利班開始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奪取了一系列農村及邊境地區。
2021年7月2日:作為阿富汗戰爭里美國軍事力量中心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被移交給阿富汗政府軍,標志著美國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徹底結束。
2021年8月6日:塔利班成功占領尼姆魯茲省省會,是自美國和北約軍隊從阿富汗撤軍以來,塔利班首次成功占領省會城市。
2021年8月15日:阿富汗民族和解高級委員會主席阿卜杜拉15日在社交媒體上說,阿富汗總統加尼已離開阿富汗。據今日俄羅斯等媒體報道,加尼已同意辭職。不過這一消息尚未得到阿富汗總統府方面的證實。
CGTN:美國阿富汗戰爭 20年恩怨
2001年,美國為報“9·11”之仇,以捉拿基地組織頭目為名出兵阿富汗。美國幾乎用了整整10年,才在2011年5月于巴基斯坦境內將本·拉登擊斃。隨后,美軍繼續在阿富汗駐守了10年,如今,美軍終于即將從阿富汗完全撤軍。然而,阿富汗早已經滿目瘡痍,隨著塔利班的進攻,國家正陷入更深的動蕩。
塔比什·弗如是一名阿富汗作家和政治分析家。他介紹了現在阿富汗的情況:“之前的多哈會談本應為塔利班和阿富汗政府談判而創造條件,現在這個協議已經失敗了。塔利班(保存實力)等待美國撤軍,這個戰略現在被證明是管用的。現在塔利班轉向專注在政治和軍事上消耗阿富汗政府。美國匆忙又不負責任地從阿富汗撤軍造成了這種政治真空。現在,不僅塔利班捕捉到了這一機會,本地區其他的各方也在利用這一點,這都使得局勢出現新一波的不確定和混亂。”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賀文萍對美軍的倉促撤離提出了批評。“我認為美國從阿富汗撤軍顯然太倉促了。美軍根本就不負責任,更不用提美軍在阿富汗已經駐扎了20 年,卻并沒有給那個國家帶來任何和平與安全。拜登政府首要關心的,是讓美國士兵在整個撤軍過程中實現零傷亡。這就是為什么美軍一離開,阿富汗的內亂就立即出現。”
麻省理工學院安全研究項目高級研究員吉姆·沃什則為美國做了辯護。他說,“我們分析美國撤軍問題應該謹慎。很多人都說,美國不應該在阿富汗駐軍,該地區的國際批評人士也不希望美國在阿富汗駐軍。這我都能理解。但現在美國已經撤軍了,你不能轉過身就說,‘你現在離開太可怕了,你造成了社會不穩定’。我的意思是,從來就沒有兩全其美。”
沃什補充道,“是,美國撤軍是挺倉促。也確實,阿富汗局勢迅即就惡化了。但是請告訴我,哪個國家什么時候的撤軍是慢悠悠的?撤軍不是那樣操作的。美國在阿富汗已經太久,已經20年了。”
然而一個不能忽略的問題,是從一開始,美國就應該出兵阿富汗嗎?對此,韋恩州立大學近東與亞洲研究所講師賽義德·汗給出了歷史背景。“當年人們認為塔利班庇護基地組織,不愿意引渡本·拉登和基地組織的其他成員。‘9·11’后針對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到底應該保持什么規模,人們一直有所爭論。但無論如何,都不應持續將近20年。特別是我們知道本·拉登早在10年前就被美國除掉了,而且他甚至都不是在阿富汗境內被擊斃的。”
弗如指出,“任何了解該地區歷史和地區復雜性的人都不會同意美國在該地區無限駐軍。我本人也是研究歷史的。一個國家的命運,是無法被國際力量或外部勢力改變的。這一點是肯定的,我們能夠都同意這一點。阿富汗政府當時和塔利班達成協議時,想要的東西,是利用美國在軍事和政治上的所有影響力,來確保和塔利班進行的是一場和平談判。目前來看,美國似乎既輸掉了戰爭,也輸掉了和平。這是我們需要討論的。”
對于美國將來在阿富汗會繼續扮演什么樣的角色,賽義德·汗指出,“我不確定美國還會繼續扮演多重要的角色,或者說,我不認為西方國家還能在阿富汗問題上發揮多大的作用。我認為西方國家對該地區的地緣政治缺乏了解,對該地區也不能信守承諾。地區內出現什么問題,最好留給本地區的各方處理,也就是和阿富汗實際接壤的各個國家來處理,而不是由距離阿富汗千里之外的國家(來插手)。”
本文“”來源:http://www.desachemical.com/news/junshi/77365.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