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7-04 10:19?出處 綜合
墨西哥天生要強,不想涼涼!
在美國主導的輿論環境中,它南方的小鄰居墨西哥似乎就是一個笑話。但這樣去評價墨西哥顯然是不夠公允的。在拉美國家的排名中,墨西哥無論是從國力還是經濟潛力上來看都并不弱。而且近年來,由于墨西哥政府逐漸穩定了國內的局面,并且積極招商引資,墨西哥的實力正在逐步提高。
美國人眼里象征著玉米卷的墨西哥人,真的有人們想象中那么弱么?
一個破碎的墨西哥
對墨西哥的唱空,過去往往集中在它破碎的國境地形上。
這個國家的最核心區,也就是墨西哥城周邊,是一塊山地。這里能夠最早在中南美洲成為人類喜愛的據點有其道理:緯度位于熱帶帶來了充分的日照,較高的海拔又讓這里的氣候沒有平原地區那么悶熱不堪。
美國后院大變天
而且這里還有著大量的山間湖泊供應水源,只需要一些簡單的水利設施就能起到灌溉農田、滋養城市的作用。
最早定居墨西哥的阿茲特克人也就是因此獲得了大量種植玉米的機會,得以繁衍生息。
阿茲特克人的都城特諾奇蒂特蘭
便位于墨西哥谷的特斯科科湖
西班牙人征服這里后
逐步排干了湖水,建造起墨西哥城
但這個山地城市并不是最佳的首府選擇。崎嶇的山地,讓從墨西哥城出發的軍隊和商隊必須付出很高的代價才能到達東西兩側的平原地帶,墨西哥城對周邊地區的控制力從一開始就并不強勢。
從墨西哥城出發
左手阿卡普爾科、右手韋拉克魯斯
分別通向太平洋和大西洋
中國和歐洲
比如在墨西哥城東南方400多公里的韋拉克魯斯市,就經常在歷史上成為墨西哥城的挑戰者。在古代史上是當地聚居的部落經常挑戰阿茲特克人的統治,到了殖民時代這里則成為了西班牙殖民者的大本營,并且最終顛覆了阿茲特克政權。
來啊,來戰斗啊
如果走出首都控制區,墨西哥城想要向北方投射自己的影響力就更困難了。
從墨西哥城向北,山脈高原像一個喇叭一樣不斷變寬,直至伸入現在的美國。而且越往北,氣候就越干旱,等到了今天的美墨交界處,也就是索諾拉、奇瓦瓦、科阿韋拉等州,干脆就已經出現了大量的沙漠。
從首都北上美墨邊境是一趟痛苦的旅程
干旱的內陸甚至使北上路線分為沿海和內陸
北方奇瓦瓦更是以沙漠而出名
這里無論是常駐軍隊還是經濟移民都不現實,而且常住此處的軍民還很容易因為與首都距離過遠、交通不便而生二心。
邊界人民傻傻分不清自己是哪邊的
墨西哥北部地區今天匪幫橫行、反對派興起的局勢,就是這個地緣邏輯的現代體現。而且在北方鄰居美國如此強勢的背景下,位于墨西哥城的中央政府,幾乎無法對北方的這些叛亂分子做什么,只能坐視他們逐漸壯大。
墨西哥毒販的手槍的豪華涂裝
唯獨能讓人放心一些的是國家主體西側的領土,包括米卻肯、納亞里特、西納羅阿等幾個州。這里位于山地垂直下降區域外側平原,也有通過太平洋做海運貿易的機會,而且對首都忠心耿耿。
也正是太平洋貿易使得
澳門-阿卡普爾科-墨西哥城-韋拉克魯斯-西班牙
貿易線曾經極度繁榮
但很可惜氣候并不給墨西哥人面子。此地位于赤道低壓帶和北半球高壓帶之間,風向主要是東北風,來自墨西哥灣的水汽都被高原擋住了,造成當地氣候相當干旱,并沒有起到經濟腹地的作用。
這么看來,僅僅是墨西哥主體國境內的破碎山河就已經夠領導人們頭疼的了。然而墨西哥并不只有這快狹長的主體,還有兩塊附屬的半島國土: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和尤卡坦半島。
尤卡坦和下加利福尼亞逆時針環抱墨西哥本土...
這兩個半島在軍事上對墨西哥的屏衛作用很明顯,能夠作為緩沖來自太平洋和大西洋兩個方向軍事威脅的前沿緩沖。但在和平時期,墨西哥城要良好地管理這兩個地區,不讓它們被美國的影響力所滲透,就太難了。
而且由于美國幾乎完全控制著科羅拉多河
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對墨西哥
就成為一種負擔而難有收益
無奈的經濟困局
這些不利因素,也確實在墨西哥國家的早期歷史上成為了它成長的桎梏。
最早來到此處進行現代化開發的西班牙人在奴役當地原住民時,發現使用人力畜力遠比搞基礎建設便宜得多,而且大量財富必須送回國內支撐西班牙王室的歐洲爭霸,因此幾乎沒有給當地人留下什么像樣的基礎設施。千年以來困擾墨西哥這片土地上統治者的問題還是沒有被解決。
美洲原住民種類眾多
然而殖民+疾病+奴役之后
其人數和特征已大大減少
對祖先的記憶也已知之甚少
墨西哥獨立之后,也進行過大量的嘗試,試圖將分散而崎嶇的國土通過現代化的路網體系整合起來。但基礎建設需要巨大的前期投資,作為新生國家的墨西哥并沒有那么高的國際信譽獲得足夠的貸款,只能通過礦產資源作為擔保換取國外資金。
在獨裁者迪亞茲在位的三十年時間里,墨西哥依靠這種模式建立了覆蓋全國的鐵路網。
鐵路網最重要的目的
在于加強墨西哥城對全國的控制
不過資源經濟有其缺陷:一旦礦物產出不穩定,外國資本就會急于取回自己的現金,造成墨西哥資本緊縮。在墨西哥的早期歷史上,這種循環一直在進行,連迪亞茲本人也因為一次最大規模的資本撤出而被趕下了總統寶座。
獨裁者波費里奧·迪亞斯
但無論如何,鐵路網的建成,以及與之同時建設的大量水利和電力基礎設施,為墨西哥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比如上面提及的墨西哥主體西部區域的幾個州,就通過大型水利設施獲得了來自山區湖泊的水資源,成為了不錯的農業區,完成了墨西哥的糧食自給。
當然,墨西哥也為這些水利工程付出了代價。根據國家水資源委員會的統計,超采的地下水,已經占到了墨西哥總用水量的40%,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甚至會形成地質下陷,危及城市建筑的穩定性。所以農牧業在干旱和半干旱的墨西哥北部,發展起來還是會付出一定的代價,并不是適合這個國家的產業。
已經不能阻止墨西哥人的沙漠造城事業了
好消息也是有的。上世紀中葉,人們就在墨西哥灣的海底發現了大量石油,這使得原本仰仗固體礦物和農產品的墨西哥得以將經濟重心轉到了油氣能源方向。墨西哥石油行業的凈產值從1976年的5億美元一路飆升到1980年的130億美元,成為了國家支柱產業。
墨西哥灣的石油鉆井平臺
不過依靠能源行業的風險就很大了,能源是否會開采一空倒在其次,國際能源價格的變化也會讓能源輸出國傷筋動骨。因此從1980年代開始,墨西哥就因為國際油價的不斷變化進入了反反復復的經濟危機,成為了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助的專業戶。
另一方面,根據墨西哥憲法規定,石油行業屬于嚴格國有,這就使得這個產業產生的財富高度集中在墨西哥城的權貴們手里,不僅不會流向窮困的民眾,也很少會成為刺激長期投資的動力。墨西哥北方原本就不好控制的荒漠地帶,因此愈加貧困,只能以販毒和叛變為生。
就是這樣一個破碎的墨西哥,成為了美國眼中可以予取予求的后花園。但故事不會這樣結束,墨西哥正在發生改變。
我兇起來連你都咬
北方的大鄰居美國對于墨西哥來說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美國的咄咄逼人讓墨西哥不堪重負;另一方面,美國又是離得最近的出口市場,對墨西哥來說,這可是一個反戈一擊的好機會。
你猜南邊的墨西哥城市里
藏著多少走私販和毒販
美國的存在為墨西哥提供了最好的制造業出口對象,這一點早在二戰時就已經得以體現。從1938年開始,墨西哥連續五年取得了6%的經濟增長,主要就來自對美國的戰爭消耗品出口,比如服裝、彈藥和罐頭食品。
盡管美國人可能不太愿意承認,但他們在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的勝利,很大程度上也是墨西哥人民用獨輪車推出來的,而墨西哥人民也從中收獲了大筆外匯。
墨西哥獨輪車來了
這種經濟發展模式在戰后由于政局不穩和能源經濟的崛起被打斷過一段時間,直到2000年前后又再次復蘇了。
由于墨西哥人均收入水平低、最低工資僅為每天3.7美元(美國則為每小時7美元多),因此美國制造業只要是能轉移的,都在往墨西哥轉移。
這里有一張墨西哥接受外資投資的分布圖。從2003年至2010年,來自外國的投資建廠需求主要集中在奇瓦瓦州、科阿韋拉州和新萊昂州的邊境地區。這些北方州接受的外國資本,很顯然來自美國。
外資投資的分布圖
主要集中在北部美墨邊境州
大量的資本涌入,讓美國南方原來的一些制造業城市空虛了下來。沒有技術的美國工人領著國家的救濟金,顯然無法覆蓋他們原本毫無規劃的生活,工資還必須另有開支,于是有的美國人甚至進入了墨西哥打工。
墨西哥城管沒有那么嚴格
對于小本生意的美國人民
向墨西哥倒騰軟糖不失為一個選擇
有非正式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有上百萬人次的美國工人跑到墨西哥制造業工廠打工,賺點外快。只是我們不知道他們是以基礎工人的身份參與工作還是以技術指導的身份參加的。
美國工人能夠在美墨邊境自由移動,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拿著高貴的美國護照,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邊境地區的管控確實并不嚴格,尤其是墨西哥這一側。
去年特朗普警告豐田必須撤回墨西哥工廠
隨后豐田社長表示“要根據各種情況
作出判斷”目前不會停止墨西哥工廠的建設
對邊境管理的疏松,還是和墨西哥北部地區復雜的山地和沙漠有關系。中央政府對這類地區的監管本就困難重重,監督人員在各個檢查點之間移動往往連像樣的交通工具都沒有。山間的一些縱向的缺口,于是成為了偷渡客和走私犯的天堂。
2012年3月9日墨西哥毒販
在市區制造了超過25起汽車縱火案件
從南美洲熱帶地區生產出來的毒品,要進入美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通過墨西哥——海運雖然量大也更快,卻也更容易被美國海上監察力量攔截。
于是在墨西哥北方的邊境地區,盡管沒有生產基礎,卻誕生了一批依靠走私毒品發家的富翁。這些人的收入盡管不會被記入國家統計系統,但他們揮金如土的消費,會使得當地產值被進一步拉高。
這就是為什么墨西哥北方邊境看上去比首府附近還要有錢。
而毒品一旦進入美國國境之內,就會如四散的鳥兒一般,再也沒有了影蹤,流入美國各個城市社會的底層,成為人民自我麻醉的工具。
這對于墨西哥政府來說搞不好是好事。因為這樣,這些美國人就不會偷渡到墨西哥去打工了。
墨西哥佛系工人表示很淡定
雖然很多人說墨西哥的衰敗在于“離上帝太遠,離美國太近”,但弱國也有弱國的玩法,墨西哥借著美國的勁給美國底層社會造成的麻煩,讓人很想感嘆一句美國“離上帝太遠,離墨西哥太近”。
本文“”來源:http://www.desachemical.com/news/world/70672.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