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7-03 14:40?出處 民間永嘉
民間文化是歷史遺留下來的璀璨明珠,源遠流長。民間文化藝術源于民間,源于生活,它通過世代傳承沿襲,根植于民間深厚的土壤中,散發出特有的鄉土氣息,描繪出民間文化多姿多彩的藝術畫卷,譜寫出輝煌燦爛的文明篇章。
永嘉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巖奇、水秀、瀑多、村古、林郁,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楠溪江,又被國家命名為“千年古縣”。2007年,習近平通知在永嘉考察時指出:“永嘉大地有著底蘊深厚的民間文化……”千百年來,人們在這塊肥沃美麗的土地上,用辛勤和智慧,孕育衍生了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藝術,在這古老的歷史長河流淌,碧波漣漪,意味深長。聞名全國的永昆被列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獲得保護;永嘉“亂彈”,發源地在永嘉縣西北山區的應界坑、小溪等地,生活氣息濃郁,地方特色突出,是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戲曲;永嘉民間曲藝,歷史悠久,曲種繁多,有蓮花、鼓詞、花鼓等,成為農村主要文藝活動形式;古老的楠溪江婚俗不但儀式熱烈隆重,而且有著非常繁瑣的禮儀,如說合(做媒)、送扎實(定親)、發帖、迎娶、婚禮等,永嘉婚俗已被列為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三級非物質遺產保護名錄;永嘉民間還有許多傳統的手工制作技藝,如油漆、打錫、打金、釀酒、蒸千層糕等等,各具有民間的藝術特色。這些民間文化藝術,反映了永嘉不同歷史時期的民俗民風,體現了人們寄托著的希冀。仰慕以及對美好未來的企求。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科技日益發達,這種古老的民間文化藝術受到新文化潮流的猛烈沖擊,一些民間文化藝術幾乎被忽視、被淹沒,嚴重影響了它的存在空間。特別是老一輩藝人的相繼辭世,存在著“人在藝在,人亡藝亡”的歷史癥結,面臨著傳承青黃不接、后繼乏人的尷尬局面,我們有義務和責任去搶救和保護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就不應該讓人們遺忘,有必要讓現代青年和下一代人充分認識古老的民間文化藝術價值,更好地去傳承和沿襲。
由永嘉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搜集流傳于永嘉境內100多項民間文藝內容,分民間技藝、故事、演藝、工藝、醫藥、民俗、氣象等篇目,在此基礎上編成了《民間永嘉》一書。本書力求圖文并茂,客觀地反映永嘉民間文化藝術深厚的底蘊,體現出古老永嘉的地方文化特色。
作者:永嘉縣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陳久道
本文“”來源:http://www.desachemical.com/news/yongjia/44266.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陳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