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10-16 10:02?出處 都市快報
逃犯因一顆痣落網(wǎng):2003年7月30日凌晨,在浙江余姚發(fā)生命案,有人報警稱余姚市一家賓館內(nèi)有人被殺。警方偵查確定嫌犯鄭某。最近,潛逃了15年的殺人逃犯落網(wǎng)了。
鄭某深刻記得,他被便衣警察從家里帶走時的情形。
妻子抱著2歲大的小兒子,一臉茫然和疑惑。11歲大的大兒子喊,“爸爸,你辦完事要早點回來。”
鄭某急忙背過身去,硬是控制住沒讓淚水流下來。
在這個家,他一直是個好丈夫、好父親。
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是一個逃亡了15年之久的殺人逃犯。
“當著我的妻兒,警察沒有戳穿我。”
“交流時,他們還特意用了我老家余姚的方言,我立刻全明白了。”
“15年了,我終于不用再跑了。”
逃犯因一顆痣落網(wǎng)
15年來
他究竟去了哪里?
9月14日晚,鄭某在廣西北海市的家中,被來自千里之外的浙江余姚刑警抓獲。
幾天后,在余姚市看守所,我見到了他。
他一臉落寞、心事重重。
他說,這么多年是一段很煎熬的逃亡人生,以下是他的自述——
窯場苦工、工廠黑工,我都做過。
河南、江西、湖南、廣西……一路往下跑,我不敢停步。
記得逃到河南的那段日子,一套衣服熬過了整個冬天,沒錢買被子,夜里常常被凍醒,只好下床運動,讓身子熱起來取暖。
一個月,才掙了100元。
在廣東做黑工那年,我認識了現(xiàn)在的愛人,她對我很好。
這么多年來,我一直在蒙騙自己、蒙騙身邊的親人。
撒一個謊,要用一千個謊言來圓。這句話,真的很有道理。
有了家,可我的心還在逃跑
我最對不起我的妻子。
認識她時,我對她說,我是廣西人,從小和父母在上海做生意。
上海話和寧波話很相近,那時說話還帶著余姚口音。
這樣講起話來,她就相信了。我們在廣西北海安了家。
我做了包工頭,經(jīng)過努力,我們買了房子和車子,生活慢慢變好了。
后來,我們有了兩個兒子。
大兒子和我很親,每次做作業(yè),都是我來輔導。
每年的除夕夜,我會想起遠方的父母和妹妹,這是我最傷心的時候。
幾次背著人流淚,都被兒子發(fā)現(xiàn)了,他很關心我,“爸爸,你怎么了?”我會想辦法搪塞過去。
好多年了,我和妻子很多時候都是分居著,我也不敢摟著兒子睡覺。
我常常做夢,夢見錢某躺在血泊中,又夢見有人來追殺我。
我怕說夢話說出真話,從此這個家就散了。
有了家,我的人沒有逃,可我的心還一直在跑。
這之前我一直努力做個好人
回浙江上車前,余姚來的吳警官喊了一聲鄭某、我原來的名字。
可我覺得,這好像是另外一個人的名字,陌生又熟悉。
吳警官問我,要不要通知我老家的人?可我不知道父母親還在不在。
吳警官說,他們都好。我的淚流了下來。
進看守所前,大門口,我看到了一個中年女人,臉上滿是風塵和憔悴。
她遠遠站著,大聲沖我喊,“哥哥,爺爺已經(jīng)去世了,媽媽心臟也不好。你要在里面好好的。”
這是我的妹妹?我不敢相認。
在我的記憶中,她應該是一個戴著眼鏡很文靜的女孩子。
當年,我欠了別人7000元錢,腦子一熱,就把人殺了。
可在這個事情之前,我一直努力,想讓自己做個好人。
這個人讓刑偵隊長“牽掛”了十五年
時間是2003年7月30日凌晨,余姚市公安局刑偵大隊的大隊長陳光初,清晰記地這個日子。
那年他30歲出頭,正值壯年,是技術中隊的副中隊長。
“那一年,案子很多。”在他記憶中,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活,兩天兩夜不睡覺很常態(tài),有三個民警為此積勞成疾。
當天凌晨2時許,又有命案發(fā)生了。
有人報警說:余姚市一家賓館內(nèi)有人被殺。
陳光初記得現(xiàn)場每一個細節(jié):被害人仰躺在床上,身中20多刀,胸口還插著一把刀。走廊里,丟棄著一塊帶血的毛巾。
死者錢某,余姚市丈亭鎮(zhèn)人。
案發(fā)時,錢某的女友也在現(xiàn)場。她驚魂未定地說,兇手是個男的,她不認識,說是來還債的,但和錢某沒說幾句就動手了,他身上還藏著刀。
錢某女友急忙跑出房門,喊來了服務員和保安。
回來的時候,錢某已經(jīng)躺在血泊中,而那個男的已經(jīng)不見了。
“那時候,沒有現(xiàn)在發(fā)達的天眼監(jiān)控,拼的是人海戰(zhàn)術。”
陳光初記得,案情重大,局里立即啟動命案偵破機制,第一時間組成了專案組。
“當時大隊僅有的30多個刑警,全抽調過來參與偵破。”
“指揮部夜里燈火通明,24小時有人在忙著辦案。”現(xiàn)余姚市公安局政治處副主任王梟炯,當年是城區(qū)中隊的副中隊長。
經(jīng)過長時偵查,專案組發(fā)現(xiàn),丈亭鎮(zhèn)人鄭某有重大作案嫌疑。當民警趕到嫌疑人住所時,他已不知所蹤。
“全國去了好多地方,大西北和南方,只要有他藏匿的線索,都會去。”
幾乎每一年,陳光初或者其他刑警,都會去鄭某家里,去做他祖父、父母和妹妹的工作。
一年一年過去,沒有鄭某的蛛絲馬跡。
逃犯因一顆痣落網(wǎng)
15年來,鄭某一直不停地逃跑,而余姚警方,始終緊盯著他的背影。
今年9月,一個偶然的機會,專班組經(jīng)過比對,終于發(fā)現(xiàn)廣西籍人員蒙某,極可能是嫌疑人鄭某漂白后的身份。
刑警們立刻趕赴廣西,經(jīng)過十多天調查,終于確定:此人正是逃亡15年的鄭某。
“第一眼看到他,真沒認出來。15年真的很久,時間會改變很多。幸虧,他年輕時照片上的那顆痣。” 刑警吳學慧說。
整個抓捕行動,都在專案組的微信群里圖文直播。
在千里之外的余姚,陳光初盯著手機密切關注著,他幾乎堅持了一天一夜沒合眼。
這個人太重要了!
行動前,他不斷在微信群里和前線的抓捕民警交流,叮囑每一個細節(jié)——
“門口要守牢。”
“家住19樓啊,有沒有防盜窗?嫌疑人情急了怎么辦?”
“行動時要注意家屬情緒、掌握分寸、手段要靈活。”
于是,這場抓捕有條不紊地開始了。
逃犯因一顆痣落網(wǎng)
物業(yè)人員先敲了敲房門,告訴屋里人,“樓下漏水了。”
門打開了,開門的是一個男子。刑警吳學慧心中咯噔了一下,“怎么和照片上不太像?”
他嘗試著低聲用余姚話告訴對方,“我們是余姚來的。”
男子一聽臉色突變,點點頭。
吳學慧了然于胸,他輕輕拉開對方的領口,靠近胸口的脖頸處,有一顆醒目的黑痣。
“就是他!鄭某落網(wǎng)了。”微信群里一片沸騰。
再一次確認消息無誤,陳光初說他當時有流淚的沖動。
就是這個鄭某,讓他和很多刑警,“牽掛”了5400多天,整整15年。
而這一天終于來了。
(原標題:和老婆分居,不敢抱兒子睡覺…浙江殺人犯逃亡15年!確認過一顆痣,是警察要抓的人!)
本文“”來源:http://www.desachemical.com/news/zhejiang/71595.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wǎng)址。作者: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