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4-03 22:41?來源:溫州晚報
今天凌晨3時,人工降雨火箭成功發射。 余日遷 攝
![]() |
【人工降雨火箭不完全檔案】 學名:BL-1A專用人工增雨防雹火箭 籍貫:江西 身高:76.5厘米 體重:2.1公斤 成分:以碘化銀為主 身價:一枚1000多元 |
溫州為防止森林火災今晨再次人工降雨 入春以來,溫州市森林火險等級一再升級。于是,自2003年之后,時隔8年,溫州市又一次組織人工增雨作業。火箭像煙花一樣上天,春雨如玉珠般落下。今天上午,溫州市各地迎來一場人工“催產”的春雨。
從昨天下午3時未到,到今天凌晨3時多,經過12個多小時的精心籌備和漫長等待后,天氣情況終于成熟,今天凌晨,蒼南玉蒼山和文成黃坦兩個發射點各10枚火箭相繼順利上天,成功完成人工增雨任務。
記者全程跟隨此次人工增雨作業小組,零距離探秘此次作業的“跌宕12小時”。
記者 金思斯 范晨
【現場篇】
昨天下午2:45帶“箭”出發
此次人工增雨作業小組由市氣象局專家和溫州軍分區機炮連士官組成,共十幾人,分為兩路,各攜10枚火箭,昨天下午2時45分出發,分頭駛往文成縣黃坦鎮馱岙村和蒼南玉蒼山山腰的兩個發射點。本報記者跟隨的是蒼南線路。
一路車行,昨晚6時多,總算到達玉蒼山山腰,發射點連個簡易棚都沒有,火箭發射架放置在一輛皮卡車車背,長約1米多,寬約0.5米,4個炮筒成一定角度“射”向天空。
昨晚9:00發射時間被迫推延
溫州氣象局工作人員打開云層的雷達回波圖,開始實時監控冷空氣的走向和云層厚度的變化情況。準備工作進行了近1個半小時,工作人員連晚飯還沒顧得上吃一口,給出了第一個預計可以實行降雨的時間——22時左右。
21時,山上的溫度隨著夜深降了下來,記者回車里添了件衣服。氣象局工作人員仍每隔10分鐘就查看一次云層雷達圖,可此時,情況并不樂觀,云層的移動有點變化。“看來發射時間還得往后推,照現在的情況要到凌晨2時了”。
今晨2:30發射進入倒計時
情況一再發生變化,今日凌晨2時30分,仍由于等待的疲累,記者在車里半睡。此時,氣象局工作人員過來敲車窗,睜開眼,發現在場的車輛都打開了車燈,天已經霧蒙蒙,“火箭將在3點發射”。
記者立馬下車,此時工作人員都圍攏在皮卡車附近,他們開始根據氣象臺發來的信息調整發射方位(朝偏西方向265°)和發射架的角度(60°)。
緊接著,軍分區的官兵們把4枚火箭彈插入炮筒,然后在火箭的基座后面接上了控制火箭發射的電纜,這條電纜足有30米長,從車子周圍蜿蜒開去,連接在火箭發射控制器上。
“這里是安全距離。”氣象局工作人員特意用腳給記者在地上劃了一道線。原來把火箭彈打入云層的過程具有一定危險,所以火箭裝好后,工作人員都要退到安全距離25米之外。
接下來是在發射前向寧波分區東海航空司令部申請發炮時間。因為這次批準的發射時間只有10分鐘,錯過了又得重新申請,大家屏息等待,氣氛有些緊張。
今晨3:00過程很短很動魄
點火人員蹲在地上。“3點正,時間到,發射!”現場指揮的市氣象局業務科技處處長馬永安大喊一聲。點火人員立時按下了按鈕,立即傳來控制器的蜂鳴聲,所有人的眼睛都緊盯火箭炮。
“嘭!”隨著一聲巨響,只見火箭底部噴著紅色的火焰躥進霧氣中,便消失不見。每隔四五秒,一枚火箭便騰空而起,短短20秒間第一批的4枚火箭便發射完畢。10秒鐘后,云層里傳出“嘭嘭”的巨響,火箭彈在云層里爆炸了。
“發射成功了!”在場的所有人都無比興奮,但工作人員卻還沒放松。4枚火箭一發完,他們又立馬去放第二批的4枚火箭以及調整發射架方向,分秒必爭,整個過程只花了2分鐘時間。
記者注意到一個細節,火箭并非以排列順序依次發射,而是以“1-3-2-4”的次序發射。市氣象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因為每次發射的火箭不能挨得太近,而且火箭并非筆直上天,各個火箭有一個分散的范圍,總體呈扇形分散,這樣可以增加影響面積。
【效果篇】
溫州市今晨普降小到中雨
今天上午,市區已經飄起小雨,是不是凌晨發射的人工增雨火箭開始起作用了?記者隨后聯系溫州市氣象臺,得到了一組印證的消息:不僅市區,今晨溫州市大部分區域普降小到中雨,尤其是凌晨3時火箭上天后,文成、平陽、永嘉以及蒼南、泰順部分山區明顯地“突然”降水。
今天上午,溫州市氣象臺出具的《人工降雨效益評估》顯示:作業前蒼南全境均無雨,作業后在作業點下游的金鄉、赤溪、漁寮等地,均出現了雨量不等的降水。
文成黃坦發射點的情況是,今天凌晨3:30發4發增雨炮彈;6:10,發6發增雨炮彈。作業后,文成、平陽等地出現降水。統計顯示:作業對降水有一定的增幅作用,并且呈現作業點附近站點比外圍站點雨量明顯的特點。參與火箭發射的氣象人員笑著感慨:看來效果真的挺明顯!
【答疑篇】
帶著市民關注、感興趣的幾個問題,記者專訪了現場指揮馬永安。
-答疑1
天氣預報說今日有雨,為何還要增雨?
馬永安介紹,此次人工增雨,并不是讓雨水“無中生有”,而是在有的基礎上有所增加,因為目前預測到的雨量并不足夠消除當前的火險等級。“按計劃,此次作業要在原來天氣基礎上增加20%的雨量。”
-答疑2
火箭發射后的殘骸對人會不會有影響?
馬永安解釋:“這次發射的火箭屬于自炸式火箭,發射到天空后會自己爆炸,但市民們可以完全放心,爆炸后產生的殘骸碎片,重量不超過2兩。”2兩是什么概念?相當于一個甌柑的重量。不僅如此,這2兩的殘骸還是分散的,所以即使掉下來不會對市民產生影響,也不會對生態造成污染。
-答疑3
發射點蒼南玉蒼山、文成黃坦為何入選
溫州市氣象局在2003年進行人工增雨時曾預選8個發射點。由于此次時間緊迫,所以溫州市氣象局便直接從當年的8個發射點中選擇。蒼南玉蒼山和文成黃坦由于曾經有過成功案例,且又在此次冷空氣經過的路徑中,所以脫穎而出。
-答疑4
夜里作業是否有什么氣象學上的講究?
馬永安說,這其實是“迫不得已”,本來白天比晚上更適合作業;有云才有雨,人工增雨的重要條件就是云層要厚,在豐厚的云水資源的基礎上再以人工觸發。說白天比晚上適合,是因為白天光線好,能夠更好地觀測云層的厚度,而晚上就只能依靠雷達等氣象儀器來測。而這次選的這個時間,是由云到的時間決定的。
本文“”來源:http://www.desachemical.com/weather/zixun/36716.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編輯: 溫州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