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2-08 18:58?來源:綜合天氣
南方氣象史上最強寒潮:歷史上南方也出現過冰凍三尺的奇寒,離現在最近的一次是1954-1955年那個冬季最強寒潮。當年,岳陽樓下冰厚一米多,合肥氣溫降到了驚人的-20.6℃。
南方奇寒長江淮河流域“冰凍三尺”
1954年12月到1955年1月,我國南方大部地區遭遇歷史罕見的奇寒天氣。長江除干流外的江河湖泊全部封凍,淮河干支流全部結冰,洪澤湖、漢水府河口、岳陽樓下冰厚都超過了1米,真真的是“冰凍三尺”。
多地低溫紀錄至今未打破 合肥-20.6℃!
當年南方到底有多冷?數據顯示,淮河流域最低氣溫曾降到-18~-21℃,長江中下游一帶降到-10~-15℃。多地最低氣溫創下歷史新紀錄,很多紀錄迄今沒被打破。像合肥,有氣象記錄以來最低氣溫極值的前三甲被1955年1月份包攬,南京、海口、南寧的最低氣溫極值也都出現在1955年1月。
36天內寒潮“三連擊”寒冷超長待機
都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當年南方不僅最低氣溫紛紛打破歷史紀錄,低溫持續的時間也可以稱得上是“超長待機”。合肥、武漢、南京、長沙四地日平均氣溫連續低于0℃的天數都在半個月以上,合肥更是達到了24天。
寒冷超長待機,和當年冷空氣活動頻繁、勢力強勁有直接關系。從1954年11月底開始,南方在短短36天的時間里,接連遭遇了兩次全國性寒潮和一次區域性寒潮,氣溫一路跌入谷底。之后又不斷有冷空氣影響,導致氣溫不斷探底,出現奇寒。
南方河湖冰凍歷史上曾多次出現
其實歷史上,長江流域、淮河流域河湖封凍的情況并不少見,很多文獻中都有記載。南京地理研究所徐近之曾根據太湖、鄱陽湖、洞庭湖周圍地區的方志,作了長江流域河湖結冰年代的統計,從圖中可以看到,在十七世紀和十九世紀,結冰次數都比較多。
近50年冰凍天氣顯著減少但致災性強
不過,近50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我國南方冰凍天氣過程發生頻次也在顯著減少。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大范圍持續性冰凍天氣過程主要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之前;之后,冰凍天氣過程的頻次均異常偏少。
雖然冰凍天氣過程在減少,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經濟體系的脆弱性不斷增加,它所產生的危害卻越來越大。就像2008年初南方那次雨雪冰凍天氣過程,雖然在歷史上不是最強的,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和災害。
;
本文“”來源:http://www.desachemical.com/weather/zixun/72431.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