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9 19:14?來源 軍書史林
朝鮮戰爭時期蔣介石三次向美國請求出兵遭拒,在20世紀50年代朝鮮戰爭時期。臺灣當局幾次三番盤欲派兵入朝,其目的何在?
1950年6月25日,正在吃早飯的蔣介石得到了朝鮮爆發戰爭的零星悄況,蔣介石激動得飯都吃不下。令蔣介石望眼欲穿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似乎終耳端倪。
當天,蔣介石收到了李承晚的告急求援急電。他當即向李承晚發電聲援,并予以鼓勵,表示將采取有效步驟對韓國進行援助。臺清島傾時處于弓上弦、刀出鞘的臨戰狀態。麥克阿瑟也給蔣介石發了電報,詢問蔣介石在確保臺灣安全的前提下能否派一個軍馳援韓國,蔣介石立即召開了高級會議。會上,針對是否出兵朝鮮展開了激烈的爭辯。最后,蔣介石決定派三個師的兵力支援南韓,電復麥克阿瑟. 同時又電告美國總統杜魯門,正式向美國提出參戰的請求。蔣介石的“請纓出兵朝鮮,明眼人一看就知,蔣介石想挑起中美全面大戰,繼而從朝鮮 “光復大陸’。蔣介石為了通過朝鮮戰爭來反攻大陸.將自己最后的王牌—第52軍都愿愈拿出來。
杜魯門主張蔣介石出兵,因為美國在亞洲可以動用的地面部隊很少,能否取勝很難預料,而蔣介石的軍隊可以在很短時間內機動至朝鮮,爭取時間。國務卿艾奇遜為首的反對派堅決反對。他們從政治上考慮,認為:一且蔣介石出兵,那么,大陸共產黨的軍隊肯定要干預或支援北朝鮮,或出兵攻打臺灣,或同時進行。這樣的話,勢必走向一條與中國大陸直接對抗的道路。這與美國在亞洲的戰略是格格不入的。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則從軍事的角度分析認為:從日本派船赴臺溝運兵入南朝鮮,不如直接運送駐日美軍赴韓更為方便,臺灣"國軍’雖號稱裝備精良,但國民黨的戰斗力是很值得懷疑的,同共產黨軍隊的多年較量中已不難看出,如果在朝鮮戰場上使用將介石的軍隊恐怕也和李承晚的軍隊一樣不堪一擊。另外. 對于國民黨內部的共產黨活動,美國的一些軍界、政界人士也是心有余悸,害怕一旦在戰場上同共產黨的軍隊接觸,就會發生倒戈的可能。
杜獸門聽后也是再三考慮,由于大多數人對蔣介石出兵朝鮮持反對意見,加之英國已經經承認了新中國,不愿意同國民黨軍隊在戰場上為伍。因此,杜魯門也轉而支持艾奇遜的怠見,放棄了原有的主張,并立即授權參謀長聯席會議擬訂一份給麥克阿瑟的命令,命令中允許他動用遠東所有他掌握的陸軍,但對蔣介石的軍隊予以謝絕。
正當麥克阿瑟在朝鮮戰場上不可一世的時候,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愿軍成功地組織了第一次戰役,給他以重創。緊接著,第二次戰役又迅速完成了對美軍第8集團軍的合圍。此時的麥克阿瑟又想到了蔣介石,在還沒有得到華盛頓的回電的情況下,請求蔣介石速派第52軍到朝鮮戰場,早就蠢蠢欲動的蔣介石馬上電告美國,再次要求參戰。接到麥克阿瑟的急電和蔣介石的請示后,杜魯門政府急忙召集了國務院和五角大樓的聯合會議。這一次。大部分人認為,朝鮮戰場的局勢即使再嚴重,也不能動用蔣介石的軍隊。引蔣入朝,無論是從軍事戰略還是從政治、外交的角度來看,都是讓人無法接受的、不明智的舉動。因為蔣介石的區區3萬軍隊無力扭轉朝解戰局,充其量只能擺擺樣子,非但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反而會使問題變得吏加復雜化。于是,蔣介石的第二次參戰請求又一次被杜魯門政府回絕了。
1952年.馬克·克拉克繼李奇威任美軍遠東總司令兼“聯合國軍’總司令。5月27日. 他在認為‘后繼兵員不足的情況下,向參謀長聯席會議提出了請求蔣介石派兵支援的問題。蔣介石接到克拉克將軍的建議后,覺得出兵之事又有了新轉機。出于禮貌,蔣介石委托臺灣駐美國“大使’顧維鈞轉告杜魯門。臺灣軍隊有意同“聯合國軍”一同作戰。
美國高級決策層對克位克的建議和蔣介石的請求,進行了長達天的“研究”,國防部又一次堅決反對引蔣入朝的作法。被專門從臺灣召回向杜魯門“表達看法’的美軍駐臺灣軍事顧問團團長蔡斯認為,國民黨軍隊中大部分軍官素質低下、部隊訓揀差,到了朝鮮肯定會全軍覆沒。減輕美軍的負擔可以通過增強南朝鮮軍隊的辦法來進行,而不必用蔣介石出兵。如果國民黨的軍隊在朝鮮參戰,那也只能是白白送進中共軍隊嘴里的肉。用一句中國諺語來講。那就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頭’。“艾奇遜也認為,使用蔣介石的軍隊還不如責令李承晚就地征兵。三個師改變不朝鮮戰局,多了則又給臺灣的防務帶來空虛,這才是最危險。蔣介石第三次入朝請求又遭拒絕。
因為他已有前兩次遭冷遇的教訓,所以有了心理準備。從此,將介石再也沒有產生過這種想法了。
編輯: 王磊 吳寶虎